刊 首 語
《水電與新能源》正式面世與公眾見面了。
《水電與新能源》是由《湖北水力發電》更名而來。更名動議于2008年,經一年時間的醞釀、調研、論證,2009年4月正式申報,7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以新出審字[2009]208號文批準更名。批文中指出本刊辦刊的宗旨及業務范圍為:服務于湖北省及全國水電建設和新能源開發,為水電與新能源工作者交流技術經驗和溝通技術信息提供平臺,促進我國水電與新能源的研究與開發。
刊名的改變迎來了刊物更燦爛的春天,既是一次新的飛躍,又是刊物標志性、階段性的變化。無論地域范圍、內容空間、還是服務對象均有大的拓展,任務光榮,肩負的擔子更重。
“新能源”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相對于常規能源的能源集合名詞。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新能源的內涵必然有新的擴展,其能量與前景無以限量。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也就伴隨著能源的利用,之間相依相存。從鉆木取火到燃煤發電,每一新能源的應用,都讓人類社會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登上新臺階之后,又需要更多更好的新能源來補充。生生不息,相互促進,不斷發展。
曾幾何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曾把水電劃為新能源中的一類。而今,人類因水電技術的成熟度高而不再視為新能源。然而,水電以綠色能源、潔凈能源、可再生能源之特色傲立于世。發展水電對解決當今世界環境污染問題有重要意義,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視,在能源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水電開發在我國方興未艾,由于水電工程自然條件不同,每個工程都有各自的特色,科學技術運用各具新意,因此,我們將一如既往,以較大篇幅刊登水電科技文章,為促進水電事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盡心盡力。
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儲量大的特點。發展新能源與發展水電一樣,對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還可緩解世界各國能源不平衡的問題。而新能源冠以“新”字,說明還處在研究與開發以及推廣之中。可以這樣說,新能源則代表著能源產業發展的方向,是調整能源結構的重點。如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隨著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如垃圾發電。還有潔凈煤技術、智能電網等均包括在新能源研究之中。本刊將發表有關新能源開發與研究、創新與前瞻、宏觀與微觀、技術與管理等各類文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本刊將以極大的誠心、高速的效率、百倍的投入,加強聯系,結識水電與新能源的科技工作者、學者與企業家,共同把刊物辦得更好,真正達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本刊的要求,促進我國水電與新能源的研究與開發。讓我們相約、讓我們相會、讓我們交流在《水電與新能源》這一平臺上。
《水電與新能源》編委會主任 郭際康
《水電與新能源》編輯部主編 王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