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通訊員湯莫亞、王頌)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正式頒發了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教授入選。 夏軍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徑流形成與轉化的時變非線性理論、流域“水量-水質-水生態-水管理”的系統綜合與集成創新,以及在長江、黃河、淮河以及西北新疆塔里木河等流域綜合管理與應用和國際合作,取得了系統性成果:創新了水文非線性理論與方法,揭示了徑流形成與轉化的時變增益非線性機理,推動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引擎的水文科學應用基礎研究;發展了流域水系統理論方法,研發了分布式時變增益模
2023年1月11日,學會水工水力學專委會暨長江科學院水力學所2023年新年學術交流會采取線下和線上結合的方式召開,線下主會場設在長江科學院。 專委會委員、水力學所所長陳端教授主持了開幕式。長江科學院副院長楊文俊教授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在致辭中回顧了水力學所71年的發展歷程,以及水力學所與水工水力學專委會聯合舉辦新年學術交流會的良好傳統,充分肯定了學術交流會對加強水工水力學科技發展和成果凝練、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學會副秘書長、《水電與新能源》常務副主編趙英林教授參加了線下的會議并代表學會致辭,他在致辭中指出,作為學會水工水力學專委會的掛靠機構,水力學所的學術交流活動組織
湖北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于2022年6月11日在武漢大學召開了《水電與新能源》期刊2022年度審讀會。該期刊自2008年以來堅持每年召開一次審讀會,從未間斷,今年為第15次審讀會。審讀會對該期刊發展的發展取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會議由審讀專家組姜慧娜組長主持。湖北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水電與新能源》常務副主編趙英林教授向專家組全面匯報了2021年期刊的辦刊情況,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中肯地分析了期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先進期刊的差距,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審讀專家依據“報紙期刊審讀暫行辦法”,對2021年全年的12期期刊進行了仔細審讀。審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九州治水,院名是揚。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可追溯至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1952年成立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954年國務院批準成立武漢水利學院,1958年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1993年更名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四校合并成立新的武漢大學,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水利工程系、水力發電工程系、水資源與河流工程系及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整合成立水利水電學院。經過長期建設與發展,學院現已成為綜合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人才培養重鎮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學院現有教職工 232人,其中教師 158 人,包括教授78人,副教授 66 人